过去一年,总结【五大关键词】,带您重温半导体产业的2020年。
资本“热”
半导体产业持续升温,经历三年的高歌猛进,在2020年攀上一座高峰。
据天眼查统计,2019年注册在案的芯片企业为53238家,2020年为59793家,是2014年的近5倍,比10年前增加了近100倍。单从设计企业来看,2020年国内芯片设计企业达到2218家,相比2019年增长了24.6%。
大型公司忙投资、中型公司忙上市、小型公司忙融资。一位业内专家在去年如此总结我国集成电路公司的主要任务。
价格“涨”
从晶圆代工传导至封测、设计、晶圆、再到模组供应商、下游终端厂商等,捎带着6英寸和12英寸晶圆,8英寸晶圆产能一路缺货到2021年,涨价之声不绝于耳。
涨价是表象,供求是核心。全球晶圆代工产能严重不足,供求矛盾无法调和下,8英寸代工此前已经涨了几个轮回,到2020年更是持续上涨。
涨价的另一个名字是缺货,意味着一众IC设计厂商迎来抢产能的挑战。扎堆涌现的设计厂,转瞬间就迎来大考,洗牌果然还是要靠市场这双大手。
格局“变”
究其原因,此轮并购潮有两点动力。贸易摩擦下,各企业通过合纵连横来降低经营风险。中长期来看,巨头也在为未来5G、AI等技术引领的高成长市场储备实力。
先进制程大战中,英特尔掉队,台积电则努力甩开与三星的距离。
虽然营收仍然亮眼,但英特尔在芯片制造环节却有不少“糟心事”。由于7纳米延宕,英特尔考虑外包部分芯片生产。最新消息显示,购入英特尔近10亿美元股份的维权对冲基金呼吁英特尔剥离芯片制造业务。
国产替代
一方面是对国际环境的回应,一方面在于国产厂商取得佳绩。作为市场的重要旋律,国产替代的主题在2020年变得尤其清晰。
华为自2020年5月遭遇新一轮制裁,9月15日开始执行的制裁则直指自研芯片。前不久,中芯国际也被列入黑名单。
封堵之下,中国以推进半导体的国产化抗衡,提出半导体自给率达到7成的目标。华为计划在上海成立一家不使用美国技术的芯片厂,以确保其核心的电信基础设施业务的零部件供货。
半导体自立之路上,重磅政策接连出台。先是集成电路被写入十四五规划,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“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”。此外,中国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,减免从事半导体生产、设计和制造设备等的企业的所得税,且大幅延长免税期。
汽车电子
2020年年末至2021年开年,芯片缺货潮席卷全球电动车市场,大众、本田、日产等多家车企被迫作出减产或停产的决定。
半导体是汽车电动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,汽车也一直是半导体的重要应用端。近段时间的车用半导体缺货潮,则让更多人看到汽车电动化趋势改写半导体产业的野心。
随着纯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,车用半导体角色凸显。机构预测,2019年汽车半导体市场约400亿美元,2040年有望达到2000亿美元。
不管是半导体大厂还是科技巨头,“上车”都是早晚的事儿。
更多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携资本驶入智能汽车赛道。